大叶种乔木茶树栽培技术
一、茶树的种类
山茶属植物分为20个组。其中茶亚属的茶组Scet.Thea,目前全世界共发现49种3变种。在52种茶组植物中,只有茶系中的普洱茶C.assamica和小叶茶C.sinensis两种久经栽培,其余的种均为野生或半野生状态。
二、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茶树是由根、茎、叶、芽、花、果等不同的器官构成的一个整体。地下部为根系,地上部为树冠,包括茎、芽、叶、花、果等部分。茶树叶片包括鳞片、鱼叶、真叶三种。鳞片无叶柄,质地较硬。鱼叶是发育不完全的变态叶片。真叶着生在鱼叶之上,可分为幼叶、成叶、老叶三种。真叶的形态、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品种有一定的差异,这是识别品种的重要依据。真叶的形态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叶面积:计算公式是:叶面积(平方厘米)= 叶长(厘米)×叶宽(厘米)×0.7(系数)。
叶脉:茶叶主脉明显,侧脉一般10-15对,侧脉伸长到离叶缘的3/4处弯曲,相邻的侧脉呈弧形相联,侧脉与主脉呈45度左右角度。
三、茶树的生态条件
云南大叶种最适范围是16-20℃,中小叶种最适范围是14-16℃。活动积温以5000-6500℃最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在云南以海拔900-1600米地段是大叶茶的最佳种植区域。
土壤PH以4-6.5为宜。土层厚度至少在1米以上。
四、茶树良种
良种出名茶。良种出效益。在我国茶叶生产增值的技术因素中,良种占30~40%,良种就是生产力。
我省的茶树栽培品种
1、国家级有性系良种
A、勐库种;B、凤庆种;C、勐海种:产量高。适制红茶、绿茶和普洱茶。1984年审(认)定为国家级良种。
2、国家级无性系良种
A、云抗10号、B、云抗14号:适制红绿茶,普洱茶。(作者参与选育)。1986年审定为省级良种,1987年审定为国家级良种。
3、省级无性系良种
A、长叶白毫;B、云抗43号:1986年审定为省级良种(作者参与选育)。C、矮丰;D、云梅;E、云瑰:思茅茶树良种场等选育。F、云抗27号;G、云抗37号;H、云选9号;I、76-38号:云南茶科所选育。1995年审定为省级良种。另外还有景谷大白茶、昭通苔茶、昆明十里香、宜良宝洪茶等。
五、茶树短穗扦插技术
1、苗圃地的整理:苗床一般长度10~15米,宽1~1.3米,高0.1~0.3米,畦沟0.5米。在苗床做好后,苗床上铺10厘米厚的新鲜细红土。同时应做好遮荫棚。
2、枝条、插穗的剪取:剪取枝条下部2/3已转为棕色,上部1/3仍为绿色的枝条作插穗。插穗的穗长3~3.5厘米,上桩口长0.5厘米;留半个叶片,一个萌动的腋芽,一节为一穗。上下切口剪成20度左右的斜角,斜向与叶向一致,有的品种也可以平剪。
3、扦插:按株距3~5厘米,行距8~10厘米,从苗床中间向两边扦插。667平方米苗圃约插10~15万穗。插穗稍微倾斜入土2/3,叶片和芽要露出地面,不能贴于土面。
六、新茶园建设
1、茶园规划
建立新茶园应该全面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方便田间作业。规划的内容有以下几项。茶园地块划分;茶场、茶厂位置;排、蓄水系统;茶园道路;茶地设计。
2、茶园开垦
茶园开垦要遵循自下而上、表土回沟的原则。种植沟开挖,凡坡度在15度以下的地块,按1.2(单行种植)或1.8(双行种植)茶行线开挖种植沟即可。开挖时,由茶行线起沿线开挖宽80厘米(口底等宽),单行种植则60厘米即可,深60厘米的种植沟。
3、种植技术
种植方式:双行单株的行距30~4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栽2600株;单行单株的株距为20~25厘米,每亩栽2000株。
4、种植技术
移栽季节: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最好。
移栽方法:挖出20厘米深的定植穴,在穴内做一个10厘米大小的小土团于穴中心(仅限于扦插苗),将扦插苗的根系放于小土团上,使侧根自然伸展,一手回土。
七、茶园管理
1、土壤管理
A、茶园土壤耕锄的作用
①、消灭杂草;②、改良土壤理化性质;③、保持土壤水份,减少水分蒸发;④、防治病虫害。
B、茶园耕锄方法
茶园的耕作全年不少于两次 第一次在春茶结束后的5月下旬进行,深度在10厘米左右,同时埋草。第二次在停产后的11-12月,茶蓬内10-15厘米,茶蓬外20-25厘米深耕,翻土埋草,可结合施基肥。
C、化学除草: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各种药剂的使用说明兑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用喷雾器喷于杂草茎叶或地表,粉剂也可按说明与土、沙拌均后撒于地表。
化学除草的优点:①药剂除草具有高效、迅速、及时,使用方便,节约劳力和成本,减轻劳力强度。②药剂除草还可以根除用其它除草方法难以消灭的多年生严性杂草如白茅、香附子等。③用除草剂杀死的杂草残株仍留在原地,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有的梯级茶园台面外侧由于多年的人工锄草,致使土壤流失茶根裸露)。④有的除草剂持效期长达几月甚至半年以上,可以长时间地对杂草有杀伤抑制使用。缺点:使用不当会对茶树造成药害,以及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时某些杂草会产生抗药性。
2、茶园施肥
从世界茶叶主产国家投入和产出分析结果表明,物源投入对茶叶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79%,其中肥料占41%。施肥量的多少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A、茶树施肥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必须掌握各种肥料的性质和效能;以根部施肥为主,配合根外追肥。
B、茶园施肥技术
施肥时期及用量
①、施基肥时期 我省广大茶区施基肥时期在茶树芽叶停止生长的11-12月间进行。②、追肥时间 每年追肥3-4次,成年茶园,第一次5月下旬,第二次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三次9月上旬。③、施肥量,基肥以迟效性的农家肥为主,厩肥、堆肥、绿肥、草煤、牲畜粪尿、油枯等。每亩幼龄茶园施1000至1500千克(以牲畜粪尿为例、下同),投产茶园施1500至2000千克。
追肥量
投产茶园可按每产50千克干茶年施纯氮8千克(18千克尿素)。
施肥方法
基肥可沿树冠垂直向下位置开沟深施,沟深20-30厘米,已封行茶园可沿茶行中间开沟施,土肥拌匀后盖土。缓坡(不开台面)应在茶行上方开沟施。
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是将营养物质按一定浓度溶解于水中,直接喷于茶树茎叶的一种施肥方法。根外追肥具有很多优点:①它不受土壤冲刷、淋溶、固定等因素的影响,肥料使用经济,吸收率高,吸收快(4小时即吸收大部分)。②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可以活化茶树体内的酶系统,从而增强根系对养分吸收。③可与病虫害防治结合同时进行。
3、茶树修剪
A、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
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高达35-50厘米时,用整枝剪于地面15-20厘米处剪去主枝,侧枝不剪。根据经验,第一次修剪宁低勿高。第二次,在一级侧枝形成次生主梢,从分枝部位算起留15-20厘米用整枝剪剪去次生主梢,其余枝不剪。第三次,在二级侧枝形成(梢长30-40厘米)时,留梢长10-15厘米,用整枝剪剪去二级次生主梢。第四次,当整个树冠高度达100厘米时,距地60-70厘米处用篱剪平剪。以后在打顶情况下,每次修剪提高8-10厘米,最后定型在80-90厘米高度。
B、投产茶园的轻修剪和深修剪
轻修剪:投产茶园每年一次,在上次剪口基础上提高4-6厘米平剪,剪去新梢顶端,将树冠面上绿色的生产小枝层全部剪除。
深修剪:投产茶园每3-4年的轻修剪后要进行一次深修剪。深修剪视茶树而定,将树冠面压低20-30厘米,更新生产小枝。
C、衰老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
重修剪一般剪去茶树的1/3-1/2,保留树高40-50厘米为宜。
台刈是在离地10-15厘米处将茶树锯断。
4、人工生态复合茶园的建设
A、间作群落中茶叶的产量问题
冯耀宗等(1982)的研究指出,茶树的年产量以30%左右的荫蔽条件下最高;李祥英(1983)的研究也表明,茶树的荫蔽度在35% 左右,茶叶产量比对照(单一种茶)增产47.8%。也有间作中茶叶的产量低于对照(单一种茶)的报道。
B、人工生态复合茶园研究的其它阶段性成果
人工生态茶园具有以下优点。①能完善茶园的光照强度,提高光能利用率。②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利于水土保持。③提高土壤肥力。④改善茶园气候因子,稳定了茶园土壤的水、气、热。⑤有利于茶园有益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保护。⑥提高茶叶品质。⑦在荫蔽条件下,茶树向着叶片增大,芽头变粗,持嫩性好的方向变化,使云南大叶种的种性特征得以充分表现出来。
5、鲜叶采摘
A、夏茶留一叶,春秋茶留鱼叶采。这种采法适用于生产管理水平较低的稀植茶园。此法较适合于云南大叶茶的品种特性和云南的天气特点。
B、春茶留一叶,夏茶部分留一叶,其余留鱼叶采。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稀植茶园和水肥条件好的密植茶园。此法采摘增产幅度最大、树势健壮、正常芽叶含量高、茶叶品质好,能达到季季增产的效果。
云南省茶科所高产茶园的采摘方法:坚持采大留小,采一芽二、三叶,一芽一叶留在下批采。幼嫩对夹叶及时采,达到标准及时采,不达标准下批采,超过标准的只按标准采。多余的留在树上。
C、幼年茶树的采摘要执行“以养为主,以采为辅,以采促养,多留少采”的原则。在打顶的当季留2-3叶,以后留1-2叶,采一芽一、二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同时注意“采高留低,采密留稀;采中间留两边”。幼龄茶园严格禁止留鱼叶采摘。
D、成年茶树的采摘,执行“以采为主,以养为辅,多采少留”的原则。管理水平较好,且具有一定密度的条植茶园,实行春茶多留,夏茶少留,秋茶留鱼叶的采摘方法。管理水平中下的茶园,实行春秋留鱼叶,夏茶留一叶为主。并视茶树生长情况高的少留,矮的多留,四边多留,中间少留的原则。
八、有机茶生产
1、有机茶的含义
无公害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我国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无公害茶,是一种低残留茶;第二类是绿色食品,其中又分为A级和AA级;第三类是有机茶。A级绿色食品与无公害茶(低残留茶)相当,AA级则相当于有机茶。
无公害茶是指茶叶中不含有污染物质或即使有少量污染物,但其含量低于国际上或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对消费者的饮用是安全的。而有机茶是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质污染,并经有机茶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
2、有机茶与常规茶的区别
A、常规茶叶产品的质量审定通常是通过对终端产品的审定来实现的;而有机茶产品的质量审定不仅要对终端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测,而更重要的是审查产品在生产加工、贮运过程中是否可能受到各种污染物的污染。
B、常规茶叶种植过程中通常使用化学品,如化肥和农药,而有机茶产品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农用化学品和所有人工合成的辅助剂。
C、消费者从市场上购买的有机茶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可通过有机茶的质量跟踪记录系统,追查到全过程的某个环节(茶园和农户),而常规茶出现质量问题,只能追查到生产厂家。
3、有机茶园建设与管理
4、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A、改善环境;B、植物检疫;C、人工捕杀;D、农业防治;E、生物防治;F、物理防治;G、植物源农药防治;H、矿物源农药防治。
普洱茶树的栽培
(1)育苗
茶树作为异交作物,其遗传物质极其复杂,利用有性繁殖的后代无法保存品种原有特性。因此,目前均采用无性的方式―扦插育苗法。
扦插是剪取茶树植株的某一营养器官,如枝、叶、根的一部分,按一定方法栽培于苗床上,使其成活为茶树幼苗。扦插育苗法取材方便,成本低,成活率高,繁殖周期短,能充分保持母株的性状和特性,有利于良种的推广,而且育成的茶苗品种纯一,长势整齐,便于采收及管理。普洱茶及世界各地都已采用这种法。
扦插成活率及幼苗质量,受品种固有遗传性及选择枝条的强弱所支配。因此.选取母树时应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品种,且其枝条、叶芽应无外力损伤。剪枝前要多施有机肥料,停止采叶,促进茶芽生长,以利干发育成健壮枝条。
(2)种植
普洱茶和一般茶树种植时期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下旬之间,雨季前后时均可种植。不同茶区种植的时期稍有不同,如滇南,应以1月底为宜,2月以后白天日照强,气温高,幼苗容易枯死。滇西北或高山茶区,气温较低,为配合雨季,可延至3月底种植。
茶树的种植密度,受土壤、地形、气候及品种影响,不尽相同。目前,普洱用多条密植栽种方式,大行距为1.5米;行距为33厘米,共3小行;丛距为20厘米,每丛移苗2一3株,每亩约20000株左右。但也有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环境因地制宜.因此在此方面差异也大。
种植茶苗前应先施基肥,规划好行距,最好选择下雨后或微雨、浓雾、土壤湿润时,尽量避免在烈日下种茶。茶苗移植尽量就近起苗,带土移植,随挖随栽。种植后为减少叶片水分蒸发,应离地面20厘米左右处行水平式剪枝。宜在幼苗两侧援盖稻草或其他干草,以防止干旱,保护幼苗。
普洱茶茶叶的采摘
按照采摘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春茶可进一步分为头春茶、二春茶、三春茶等。,头春茶在清明前采摘的称为明前茶,在谷雨前采摘的称为雨前茶。也有的按照发芽轮次分为头茶、二茶、三茶、四茶。头茶相当于春茶;二茶为夏茶,或称紫茶;三茶是秋茶。少数地区把夏茶前期称为署茶,后期称为秋茶或四茶,时间上稍微有先后。
茶树的新梢生长到可以采收的标准时,即可及时采取,采下的芽叶为制茶的原料。茶叶一般是采摘茶树上的新稍经加工而成的。茶树的新梢由芽、叶和嫩茎组成。随着新梢的成熟度提高,芽逐渐张开成嫩叶,随着嫩叶的逐渐成熟,嫩茎也随之伸长成茎梗,直至顶芽形成驻芽,茎梗也停止伸长,而逐渐形成木质化老梗。
茶树通过适当的采摘,可以不断减慢新梢顶端的生长势头,促进侧芽萌发,形成更多的新梢,延长茶树的经济生产期,增加产量,且能提高成茶品质。
茶叶萌芽分为早生、中生、晚生三大类。视各地气候环境,早生种一般在2月下旬萌芽,3月下旬开始采摘;中、晚生种则各依次延迟约十几日。
中国大部分茶区,对茶树合理采摘是按"标准、及时、分批、留叶采"的规则来进行的。目前普洱茶采摘标准,是质、量兼顾,以收益最高为依据,一般采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和柔嫩的对夹叶。但不同茶品对原料茶叶要求有不同的采摘标准,要根据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来制订。如一级、二级普洱茶的采摘标准,须等新梢生长近成熟,叶片开度达/、九成时,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
用于特别名贵茶的采摘标准,要求原料细嫩匀净,只采初萌的壮芽或初展的一芽一二叶。制作饼、砖、沱茶对原料嫩度要求较低,主要采用粗大的叶片,一芽四五叶或对夹三四叶均可。
普洱茶采摘只能人工采摘,人工采量虽比机械少,成本高,价格也较昂贵,但人工采茶选择性较大,叶片也较完整,能保证普洱茶大叶良好条索和品质;机械采茶虽成本较低,但是茶叶无选择性,茶梗、老叶、嫩叶混合在一起。
人工采茶用手折还是用小刀切,制作出来的茶的品质是有些差异的。茶叶产最的高低,品质的优劣,一定程度上是由采摘决定的。所以,合理、科学地采摘是保证普洱茶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
普洱茶树培植技术
普洱茶经历的年代悠久,但是如何培植新的普洱茶树呢,如何栽种才能让它生长茂盛,产茶量较高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栽种普洱茶树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如何给老普洱茶树修剪。
一、栽种普洱茶树:
1、按设定的行株距开好移植沟或定穴。为保持沟(穴)内土壤湿润,最好是现开现栽。
2、栽植茶苗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穴)中,逐层填土,层层压实,将土壤覆盖至不露须根时,用手将茶苗轻轻向上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然后再适当加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再在茶苗根部覆些松土。一般栽到埋没根颈处为适度。
3、移栽定植后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材料可用茅草、稻草、桔杆等,每亩用量1000千克。栽后定期检查成活情况,发现缺株,适时补齐。
二、普洱茶树冠管理
1、幼龄茶园的定型修剪: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
2、修剪时间: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第二次在栽后第二年2月中下旬进行,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二年六月中旬进行或第三年春茶采后4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
3、修剪高度与方法:第一次在离地15厘米处用整枝剪剪主枝,第二次在离地25厘米—3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梢,第三次在离地40厘米—45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梢,要求剪口光滑。第二、三次定型修剪也可采用平形修剪机修剪。
轻修剪 轻修剪的对象是成龄茶园,通过剪去冠面突出枝和晚秋新枝,平整冠面,控制树高,便于采摘。
轻修剪每年可进行1次—2次,时间宜在春茶采后(5月上中旬)或秋末(10月中下旬)进行。
方法:用修剪机或篱剪剪去冠面3厘米—5厘米的枝叶,即把冠面突出枝和晚秋新梢剪除。
深修剪 茶树经多次轻修剪和连年的采扎,树冠衰退,分枝密集,瘦弱,形成“鸡爪枝”层,叶张单薄,对夹叶增多,应采用深修剪,剪除“鸡爪枝”层,以形成新的树冠。
深修剪一般4年—6年左右进行一次,具体应视树冠情况而定。时间宜在春茶后(5月中下旬)进行。
重修剪 重修剪对象是未老先衰的茶园和一些树势衰老,但骨干枝仍较健壮的茶园。
修剪时间:宜于春茶提早结束后(5月中下旬)进行。
4、方法:一般离地35厘米—4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梢,先用篱剪剪去粗枝,后用修剪机进行。
三、古普洱茶树
1、野生古茶树:镇沅县千家寨1号古茶树、树龄为2700年。位于上坝高山边的坡脚,海拔2450米,乔木型,树姿竖立,分枝较稀,树高25.6米,树幅22×20米,最低分枝3.6米,第二分枝7.3米,基部干径1.2米,胸径0.86米。还有巴达1700年野生古茶树、香竹箐最粗野生古茶树。
2、过渡型大茶树:树龄约千年的澜沧县邦崴村过渡型大茶树,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竖立,分枝密,树高11.8米,基部干径1.14米,树幅8.2×9.0米,最低分枝0.70米,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树龄在千年的邦崴古茶树,海拔1990米的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脚园地里。
3、栽培型古茶树:南糥山位于勐海县东部,距县城约30公里。这里,已经生长着一株树龄超越800年的栽培型茶树王,树高5.5米,树幅10米,主杆圆周1.4米,外形奇特,茶素含量达30%,比普通栽培型茶树含量高,因而被称作茶树王之乡。
四、古普洱茶树管理
1、要采取传统的管理办法,即一年的“三锄两砍一深翻”不能少。
2、采取现代的园艺技术进行适时、适度的修剪。
3、采摘的方法要科学合理。
西双版纳大茶树栽培技术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境内多平坝,也多高山,由於垂直高差对热量起再分配作用,海拔900米以下的地区属於热带气候,约占全州面积的20%;海拔900米以上的山区属亚热带气候,占全州面积的80%。亚热带地区的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既无严寒,又无酷暑,基本无霜,有雾日多,相对湿度大,很适合茶树的生长。尤其是云南大叶茶,更需要这样的气候条件。还有辐射降温冷空气沿坡下滑的影响,产生逆温,因此,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同一植物的生长期呈倒置现象。茶树在山脆生长的热量条件,比坝区还好。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在2000小时以上。海拔900米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20~22C;海拔900米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8—1912。又由於阳光投射列山坡上,直射变为斜射,因此并不那2强烈。全年月平均气温都在活动温度之上,茶树全年都在生长。年活动积温6500C,18C的旺盛生长时间达200多天,景洪更高达365天。舂茶采摘一般要比全国其它茶区早10多天。西双版纳的年温差小,但日温差大。多在10C以上,茶树白天可以充分摄取热量光照生长,夜间呼吸消耗较少,净同化率较高,有利於积累。西双版纳的雨量充沛,印度洋暖湿空气北上,在西双版纳开始爬坡降温致雨,年降雨日120—150天。年降雨量1200—1600毫米。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之需。“高山云雾出名茶”。
西双版纳不仅有美丽富饶的坝子,更有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山山有树、沟沟有水,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绿色世界。座座茶山,点缀其间,更是盎然。黄山云海,驰名天下,而西双版纳的茫茫雾海,更是名扬五洲。一年里,雾自午夜起,於无声无息之中,从平坝、从山谷,便生出万缕云烟,转瞬间就铺天盖地,让你分不清时辰辨不明方向,整个世界,一片混沌,唯有那林间露珠的嘀嗒声,茶叶批发,才会令你想起,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正午,骄阳直上中天,这铺天盖地的云雾,倏忽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正是因了这浓雾的笼罩这浓雾的滋润,才使昔洱茶的原料大叶茶得以枝繁叶茂,茶味独特,神奇而富含多种营养素,为制作名茶提供了最好的原料。其次是上壤方面的原因。在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成上条件下,在花岗岩、紫色岩和沙岩等母岩上风化发育起来的西双版钠茶区土壤,主要为砖红性红壤,少数为黄壤等,风化程度很深,多呈酸性反应,pH值4—6,一般无石灰性反应,很适宜茶树生长。与其它茶区相比,西双版纳茶区上壤有3个显著特点:
(一)上壤养分的分解快,积累也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一般可达50.6左右。据茶叶科研邪门测定,南糯山“茶树王”生长处表土层内的有机质含量为5.1—6.78%;南朗河茶园岛37—4.25%;勐海茶科所茶园为3.5—6.3%。这样高的有机质含量.在其它茶区是很少见的。
(二)在湿热条件下,土壤风化的程度高;又由於有良好的植被保护,侵蚀不严重,土层厚度可达数米。据测量,树龄60年的茶树,其主根可深入地下3.7米。土层厚则根深,根深才得叶茂。
(三)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沙粒,加上有机质含量高,轻重适度,松软得宜,富含水分,透气性好。第三是生态系统在起作用。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它的个体发育必然是系统发育的重演。系统发育的环境条件一定要在栽培上予以满足,它包含着光、热、水、动物、植物各种生态因素,而植被、植物群落对光、热、水等因子起着左右的作用。植被的变化,会牵动整个生态因子群的变化。在全国的茶区中,西双版纳的生态系统最完善、最平衡,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最佳的生态保证。第四是茶树品种优良。普洱茶属大叶种茶。大叶种为云南特有,属优良茶树品种。
西双版纳的优良自然环境使其锦上添花。云南大叶种茶,叶肉厚实,芽头肥大,发芽早,白毫多,育芽力强,生长期长,内含物丰富。科学测定表明:云南大叶种茶优於小叶种茶,而生长在低纬度地区的大叶种茶,又优於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据云南茶叶科学研究所测定,在相同条件下,衡量茶叶品质的主要指标的“水浸出物”,大叶种比小叶种高3-5%,“茶多酚”高5-7%,“儿茶素”高30-60mg~g。云南大叶种茶在云南境内北纬25度以北地区生长的“水浸出物” 为4l-48%,“茶多酚”为30-33%,“儿茶素”为135-150 mg/g。而在西双版纳茶区 (北纬21-24度),“水浸出物”为47-48%, “茶多酚”为33-36%,“儿茶素”为170-190 mg/go 西双版纳种植的云南大叶茶一年可发5—6轮,年生长期达300天以上,采摘期从2月下旬到11月中旬,持续近9个月。茶树新梢一年可长高185厘米,且芽叶重实,三级鲜叶混合芽均重达0.7克;一芽二叶均重0.8克,最重达4.6克,最长达16.8厘米。曾有人采集到长33厘米,宽13.6厘米的茶叶叶片。据测定,云南大叶茶叶绿体的基粒片层达200层,比中、小叶种多一倍多,具有高产优质的结构。
西双版纳茶区,地形比较复杂,各自形成一些小范围的生态系统。遍植於各生态系统中的茶树,通过自然杂交、自然选种和人工选择,形成了许多具有独特的植物学特性的地方群体品种,茶叶批发,既可从中选出良种推广,又可作进一步选育良种的种质资源。这一优势,传统茶叶,为全国其他茶区望尘莫及。由于品种和自然条件的统一不可分性,所以即使有些茶区引进了大叶茶种,但由於带不走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条件,故而我国茶学界专家作出结论:“中国红茶小叶种不如大叶种,大叶种的引种区,不如原产地”。在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人们总会看见,在路边、在坡上,那一台台、一片片整齐划一的茶林,连山接岭、青翠欲滴、直上云天。更有樟脑,龙血、芸香等名贵树种排列其间,喑香浮动、沁人肺腑、看到这些樟脑树,你这才想到普洱茶那诱人的清香中就有这提神的味儿。仔细一看,这一排排低矮的茶树几乎都在高高的樟脑树的荫护之下,此刻,不用介绍,你恐怕也悟出一些道理了。
自古以来,聪明的傣族人民将樟脑与茶树高低混植在一起,正是普洱茶香所特别的又一原因。中国普洱茶,便从这绿色的山岭,走遍中国,走向世界。
沪ICP备11034845号-1版权所有:上海森地茶业有限公司